汪洁

pic

曾获得第八届文津图书奖的《时间的形状》,近日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推出升级版。作者汪洁在前言中这样写道:“看完这本书,也许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会大大改观。潮起潮落,斗转星移,这些平常司空见惯的大自然现象在你眼里会突然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意义。”

    诚然,带着科学知识仰望天空,才能真正望出明朗澄澈的面貌来。“科学与读者之间,需要科普写作这座桥梁。科普作家是个专门的职业,他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文学作家,而应该是翻译者,把科学理论、枯燥的公式,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4月11日,汪洁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汪洁辞去了原本的软件开发工作,开始专职从事科普创作。他在《时间的形状》序言中满怀敬畏地表示,自己受到美国科普、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精神感召,立志将下半生投身到人类的科普事业中。

    “艾萨克·阿西莫夫一生著作近500本,他的众多作品被引进至国内。他在晚年出版的自传《人生舞台》中,用平和、真实的语调记述了自己的一生,以及他对人间世事的看法,他的精神、思想和观点非常打动我。”汪洁把阿西莫夫视为尊敬的前辈,在他看来,阿西莫夫越到晚年,对于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阐述越透彻。汪洁希望自己能够追随阿西莫夫的脚步——用大众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科学精神与理性主义。

    对汪洁有重要影响的还有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他的著作《神秘的宇宙》是汪洁心中经典的天文科普书。这本书出版前,卡尔·萨根参与编创的电视系列片《宇宙》有广泛群众基础,这使得《神秘的宇宙》兼具深度和广度。

    与卡尔·萨根一样,汪洁没有把科普创作局限于文字上,他在喜马拉雅电台开办了音频节目《科学有故事》,并和《卓老板聊科技》主播卓克、《科学史评话》主播吴京平、《旭岽叨科学》主播旭岽发起成立了“科学声音”组织,利用声音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汪洁说,音频节目的优点在于能够营造很好的气氛与代入感,最近他尝试将科普知识融入广播剧,并与“科学声音”组织几位主播开办谈话节目《科学声音龙门阵》,取得了文字没有达到的效果,受到听众的好评。

    与图书相比,音频节目不能呈现直观的画面,很难描述科学公式,这需要音频节目更加口语化,知识密度比文字稍微小一些。“如何用具有画面感的语言描述科学,这是一门学问,需要努力探索、学习。”汪洁说。

    换一种思维与表达方式做科普,也影响了汪洁的写作。他即将出版的《星空的琴弦》一书,就是在自己的音频节目《仰望星空》基础上改编的。这种相对更加口语化的图书,是否符合当今读者的需求,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从“根本谈不上是一个作家”到全职从事科普创作,自《时间的形状》出版6年来,汪洁的文字创作已超过100万字。为达到著作等身的“小目标”,他给自己定下来平均每年创作一本书的计划。“全职做科普创作,生活变得非常有乐趣。以前早上看电影或追美剧,会被家人视为不务正业,现在我可以严肃地和家人讲,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别人的创作手法,保持和时代同步。”汪洁认为,借鉴电影、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对于科普创作帮助很大。

    对于最喜欢的天文学,汪洁认为,天文学和实际观测紧密关联,因而天文图书特别讲究画面感,需要配大量的图片。他希望自己将来在天文学方面也能创作出纪录片或影视剧本,利用立体形式进行科学普及。